木兰围场景点/坝上草原/景点/门票/攻略/小滦河湿地公园
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乡,是以森林湿地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湿地规划总面积250.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84.9公顷。规划区划分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园区内河流纵横,生物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1016种,陆生脊椎动物317种,昆虫970种,独具风貌的锥状山顶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小滦河,就在塞罕坝茂密的森林里面,这里先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湿地公园,湿地公园里面是一个地貌独特,水草丰茂的之处。湿草之地还有细细的小鱼儿,里面有多种鸟儿,每到秋季,便是这些鸟儿迁徙之时,也算得上是一个观鸟圣地啦!
地址: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上,御道口,目前不收门票
漫步在公园里狭长的木栈道上,脚下潺潺流水,头顶不时有飞鸟掠过,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给生命带来新的能量。独特的锥状山顶地貌,湿润的气候为动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以水为主体,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的公园。
春天白鸟云集,生机盎然
夏天百花飘香,树木葱芜
秋天天高云淡,色彩斑斓
冬天玉树琼花,洁白静谧
公园建成后,有效地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保护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作为湿地公园周边的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村村民,谈起这块湿地的变化,徐素华感受颇深:“头几年,这里全是荒草,没有那么多水,一刮风全是土。”这里曾经是村民耕种放牧的地方,村里200多户村民,除了破旧的民房,到处是耕地和荒芜的草场,村民为了喂养牲畜随时打草放牧,对草场破坏很严重,牛羊粪便污染更是对小滦河造成了致命的影响。
65岁的村民王金岭说起生活的变化如数家珍。王金岭以前靠种地为生,全家一年收入不足万元。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他成为一名保洁员,每年工作4个月便可收入近万元,草场流转还为他提供了固定收入。湿地公园建成后带动了旅游业,王金岭家也办起了民宿。
小滦河是滦河上游的重要支流。为了保护京津冀水源地,造福当地居民,承德与天津共同谋划了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将扶贫与水源涵养、生态管护、人居改善结合起来,在总投资中使用天津市武清区对口帮扶资金1083万元。
武清区挂职围场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刘继群回忆起项目初建时的情况说:“一开始老乡们不理解,感觉断了自己的收入。后来通过反复做工作,告诉他们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得到至少30年的流转土地租金,而且还为贫困户和当地老百姓在景区或游客服务区设置扶贫售货专柜、项目用工等增收渠道。”他指着远处的湿地公园腹地说:“为了更好地做群众的土地流转工作,我们首先在湿地公园项目的核心区,做了一个样板项目,运营成熟后对项目后期稳步推进起了很大作用。”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在成功说服40多户村民解决土地问题后,项目建设工作如期完成。
同样受益于天津市帮扶资金的还有御道口污水处理厂。这个污水处理厂于2019年11月建成运行,目前可日处理污水2000立方米。“处理过的水可达四类标准,可以通过专用管道输送到5公里外的天然牧场用于灌溉,也可以用作市政工程用水和园林绿化。”运行总工蔡文博介绍。
为帮助污水处理厂尽快投产达效,武清区挂职围场县政府办副主任的龚建兴和挂职围场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副主任的韩玉鹏没少来实地查看项目进展。污水处理厂建好后,环境好了,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经营民宿、售卖土特产、工艺品,能直接拉动收入提升。
目前,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既承担了修复“华北水塔”、保护京津冀水源地、防止浑善达克沙地南移、维护坝上地区生物多样性这一重大的生态责任,又发展了全域旅游,造福一方百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中国北方坝上地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成功典范。
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北温热带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区,丰厚的水资源,为珍贵的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公园内有高等植物390种,吸引大量珍稀动物在此栖息,繁衍,包括极其珍贵的黑鹳、大鸨、白枕鹤、鸳鸯等。
公园内特有的宣讲展示区,更加直观的讲述着湿地上的故事,环境科普教育与湿地休闲娱乐相结合,具有浓郁的满蒙地方文化特色。
滦河国家湿地公园承载着京津冀生态屏障及水源保护地的重任。因其设施完备及其独有的满蒙特色文化,成为徒步、骑行、自驾爱好者的完美露营地,让爱好者更好地认识湿地、亲近湿地、保护湿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智旅国际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